儘管法律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作出了明確規定,儘管司法機關在不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、不斷打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,但我們不得不承認,未成年人犯罪現象仍然較為突出、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仍時有發生。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?來自司法機關的調研顯示,不管是未成年人犯罪,還是未成年人受侵害,其背後均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。家庭、學校、網絡等都會對未成年人造成影響。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,不能僅靠某一個部門來完成,也不能僅靠解決某一個問題來實現,只有將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放在社會治理的大視角下通盤考慮,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  法制網記者趙麗
  通訊員趙潁
  因“六一”兒童節的緣故,在每年的6月,關於未成年人的話題格外引人關註。前不久,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專門就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進行調研,發現發生在校園周邊區域的未成年人犯罪有上升趨勢。
  據西城區檢察院統計,2011年以來,該院共受理髮生在校園周邊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(包括剛成年的高中在校生實施的犯罪)10餘件20餘人,其中主要涉及搶劫罪、盜竊罪、故意傷害罪、尋釁滋事罪、聚眾鬥毆罪。
   侵財犯罪占多數
  暴力化傾向明顯
  西城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,涉罪未成年人一般沒有經濟來源,為追求享樂便通過搶劫、盜竊來等非法手段來獲得經濟收入。
  據西城區檢察院統計,發生在校園周邊的未成年人搶劫、盜竊等侵財犯罪占全部犯罪的45%,而具有暴力因素的搶劫犯罪占侵財性犯罪的80%。
  “校園周邊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傾嚮日趨明顯,小偷小摸、一般的聚眾鬥毆行為明顯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危害性更大的故意傷害、搶劫等暴力犯罪。在全部案件中,過半數涉罪未成年人使用砍刀、水果刀、電棍等作案工具,手段凶狠、不計後果。”辦案檢察官說。
  在張某等人故意傷害一案中,4名十六七歲的職高學生就直接揮起了砍刀。此案被害人小宇和小瑩是同學,2011年11月的一天,兩人發生口角,小瑩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男朋友張某。張某便找來呂某、劉某、沈某3人,分給每人一把砍刀、一個口罩,4人一起到學校為小瑩出氣。事發當天放學後,小瑩和小宇剛出校門就又發生了衝突,張某等人見狀持刀沖了過去,將小宇砍成輕傷。
   作案對象為學生
  “殺熟”現象突出
  記者瞭解到,在校園周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,低齡作案人往往以大欺小、恃強凌弱,在選擇作案對象時一般會選擇防範意識比較薄弱、反抗能力較低甚至缺乏的同齡在校學生,甚至是同班同學。而且,涉罪未成年人往往會因在校期間產生的摩擦而實施報複行為。
  在杜某、範某搶劫一案中,當時正上初三的範某,與同學小浩關係不好,加上自己需要錢,範某便打算搶劫小浩新買的手機。範某於是找來上高中的朋友杜某幫忙。一天,範某和小浩一起放學回家,兩人走到一處僻靜的地方時,突然被杜某叫住。杜某威脅兩人把錢和手機交出來,範某直接把手機給了杜某,而小浩則拒絕拿出手機。杜某於是一巴掌扇在小浩臉上,並揪住小浩的頭髮往牆上撞。迫於威脅,小浩無奈把自己的手機給了杜某。
  團夥作案占多數
  犯罪組織性增強
  在西城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聚眾鬥毆案中,小陳是唐某的前男友,由於兩人之間的矛盾未能得到解決,唐某的新男友於某便與小陳約定時間打架。之後,於某組織了4人,並提供了4把砍刀。案發當天,在唐某的指認下,於某等人持刀將3名被害人砍傷。之後,於某等人一起躲到了天津。
  辦案檢察官分析說,未成年人喜歡結交朋友,也容易拉幫結派、盲目隨從。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存有恐懼心理,但依仗人多勢眾相互壯膽,多利用團夥之間的相互感染強化犯罪心理和動機。在西城區檢察院辦理的校園周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,僅有兩起案件為一人作案,且均為臨時起意、事先無預謀,作案動機單純、盲目,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。其餘均為共同犯罪,並大多事先有預謀、有組織,為達到犯罪目的而制定相對較為周密的計劃和分工。
  家庭監護缺失
  社交關係複雜
  學校周邊未成年人犯罪為何呈多發趨勢?西城區檢察院調研發現,大多數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功能缺失,有的父母離異,孩子無人管教;有的父母喪失權威,不能對孩子施以正確引導;有的則過於溺愛,絲毫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在違法犯罪。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父母監護不力,導致未成年人不辨是非、漠視法律。
  “由於未成年被告人大多數缺乏良好的監護條件,其社會關係的發展缺乏長輩的合理督促和引導,很容易與社會上一些‘犯罪高危人群’產生交集,從而對其情緒、性格乃至價值觀產生影響。同時,未成年被告人心智不成熟,遇到矛盾、問題容易衝動。”辦案檢察官說。
  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,西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建議,父母、親人應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和管理,既不能溺愛孩子,也不能對“問題子女”採取棍棒式教育,要讓未成年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。同時,司法機關應與學校廣泛合作,開辦針對在校生的法律課堂,並利用家長會等平臺強化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法律意識。學校應該健全風險排查制度,通過家訪、談話等形式,掌握學生生活、學習的情況,發現隱患後迅速與有關部門合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,有效避免犯罪發生。  (原標題:校園周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q46kqfi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